发布时间: 2024-02-22 02:29:03 | 作者: 欧宝全站app
进入2018年,GOGO小超、小闪科技、哈米科技等无人货架早期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相继倒闭和转型。如今,连巨头玩家都已抵不住这股“寒意”宣告“撤离”。
12月19日,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称,京东到家货架倒闭,全国大批量裁员,深圳货架由饿了么接手。时代财经联系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对方回应称,京东到家进行业务调整,暂停货架项目,将重心聚焦到主营的到家业务和达达业务上。
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表示,“饿了么与京东到家没有业务合作,相关传闻系谣言,饿了么NOW会通过你自己的业务规划推进产品。”
据启信宝资料显示,京东到家成立于2015年10月,注册资本17000万美元,主营业务包括京东到家、达达以及京东到家GO。其中,京东到家GO为京东2017年9月推出的无人货架业务。
早前,京东到家GO的陈列形式是以“开放式货架+冰箱”的形式,可依据公司规模进行自由自合。时隔两个月,其又推出了智能货柜。彼时,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在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京东到家将融合京东到家平台、智能货柜、线下门店三种业态,希望构建全场景消费模式。”
今年7月,京东向外宣布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办公场地批量投入Go3.0智能货柜,计划年底前新增5000个点位。随后9月,京东到家Go宣布最新的技术迭代,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等技术优化后,智能货柜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了50%,单个货柜产出提升50%。
京东到家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京东到家未来会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主营业务上。至于退出的原因,对方表示,现在智能货柜行业都在收缩,京东到家GO随之做出调整,目前京东到家会给员工提供内部转岗的机会,并不存在网上所说的大规模裁员。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时代财经分析称,无人货架市场已呈红海趋势,京东到家在尝试后发现投入大盈利难,自然会选择断臂求生。“投入过大,盈利更是遥遥无期,于是回归理性,以免拖累财报和业绩,情有可原。”
零售业资深观察人士、“灵兽”创始人陈岳峰认同这一观点:“京东到家暂停这一业务并不意外,今年已有很多企业裁员并调整业务线,收缩不赚钱的业务聚焦主营业务无可厚非,尤其在‘资本寒冬’来临时。”
2017年,无人货架由于前景“美好”,进驻门槛又低被资本烘托成“新风口”,36氪曾统计报道,无人货架赛道在半年内涌入了超过50家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投资接近50亿元人民币,论规模和速度,已经超越了当年的共享单车。
如今,一年过去,无人货架的弊端也显露无疑。无人货架上的大多数头部玩家要么停运要么转型,行业已静入静默期。
今年年初,成都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被爆停运成无人货架行业收割夭折的玩家,存活期4个月。同期,已完成5亿元人民币融资的明星玩家猩便利被爆在多个城市撤柜、裁员消息,其官方解释为业务调整。随后,七只考拉步其后尘,被传裁员90%,仅留物流仓储部门,七只考拉CEO文朝辉证实裁员属实。今年3月,便利蜂已铺设简易货架的38个城市全部撤站。时隔三个月,曾经获得三轮投资的“哈米科技”宣布倒闭。次月,饱受倒闭传闻的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上线“宝贝仓”业务,主业切换成微商,彻底告别无人货架赛道。
曹磊认为,无人货架看似入局难度低,但实质上其对物流、供应链和精细化运营的要求极高。此外,成本高、货损率高,经营模式单一“粗暴”都是无人货架企业集体停运和转型的重要原因。
陈岳峰则表示,通过无人货架打劫线下流量,有一定的作用。但受空间、环境、陈列面积及商品选品能力等多方制约,其难以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自然也没办法形成持续的吸引力。“无人货架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其场景聚焦在有限的办公室,虽有一定的即将性需求,但是市场的局限性注定其很难支撑起无人货架的运营并盈利。资本的涌进实际也加速了它的‘死亡’。”
目前,投入过大、货损率高、难以盈利依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一市场中谋得生存。曹磊建议无人货架企业要依据自己的资金储备、运营能力、供应链等情况发展用户,切记盲目扩张,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避免走类似ofo的老路。另外,无人货架还有必要进行差异化管理,避开巨头的锋芒,从产品品类以及网店布局上多做功夫。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微信公众号
总经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