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8-05 05:18:27 | 作者: 欧宝全站app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双碳”目标深层次地融合的关键时期,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造方式,其标准化生产、模块化组合、绿色化建造和数字化赋能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时代内涵,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小学综合楼项目的施工现场,伴随着对讲机指令,400吨吊机正忙碌地将一个个模块化盒子进行精准落位与快速组装。该项目深度应用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依托省级网络站点平台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装配率超90%,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精准指导工厂生产与现场安装,构建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智能建造闭环。
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一栋28层高楼的模块化产业宿舍像“高空拼图”一样搭建完成。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由728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在工厂标准化、批量化生产,以毫米级误差完成结构、水电等全工序集成,大幅度减少现场的施工作业,真正的完成了从“现场砌砖”到“工厂造房”,从“经验主导”到“标准驱动”。
“每个模块都有专属身份证。”据项目经理介绍,项目部署的智慧建造系统,为每个模块赋予唯一ID,贯穿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及运维全链条,所有工序数据实时记录,确保质量信息可追溯。业主、监理、总包等参建单位通过简单的扫码操作,即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精准监督,极大的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品控水平。
为了促进模块化建筑发展,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印发了《深圳市推进模块化建筑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8)》,围绕“一个重点、两个带动、三个体系”,全力打造模块化建筑“深圳样板”。方案提出,到2028年年末,实施模块化建筑项目面积累计不少于300万平方米,促进模块化建筑三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集聚的模块化建筑产业体系,发布实施标准规范和图集不少于6部,模块化建筑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趋于成熟。聚焦“好房子”建设理念,在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宿舍等住宅项目推广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积极地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用模块化建筑技术和产品,不断拓展模块化建筑应用场景。强化管理体系创新,加强模块产品监管。强化技术体系支撑,支持企业组织模块化建筑技术体系研发迭代,推进模块化建筑技术创新,制定模块化建筑生产、实施工程技术等有关标准规范,完善模块化建筑标准体系。
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洪庆坊社区,一处名为小石集的连片危险破旧房屋启动“原拆原建”,现场一个个钢结构模块像“搭积木”般精准安装到位。去年,北京市桦皮厂8号楼危旧房改建项目通过“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进行“原拆原建”改造,使用55个混凝土模块单元,在工厂内集成生产、现场快速安装,仅用时三个月就实现老旧楼房“换新颜”,用科学技术创新的方式把“老房子”变成“好房子”。
在老旧建筑改造扩建中,模块化建筑凭借其安全耐久、灵活适配等特点,展现出显著的助推作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经过重建焕新后,门诊楼宽敞明亮、分区合理,病患就医便利度和舒适度大幅度的提升。据了解,龙华区中心医院新门诊楼设计之初选择“可移动、可重复搬迁使用”的设计理念,采用了可拆卸的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建造,灵活适用未来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的医疗需求,对医院的老旧改造和扩建具有借鉴意义。“医疗建筑有着更严格的高标准要求,项目的耐火、防水均按最高等级设计,抗震设防烈度7度,可覆盖深圳历史最大地震风险。”项目负责的人介绍说,在新门诊楼建造过程中,运用钢结构MiC+框架结构组合体系,96个钢模块箱体之间采用专利连接技术,既确保了箱体与箱体之间的可靠连接,也能将模块单元灵活拆卸、异地搬迁、重复使用。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可重复拆卸组装,不仅碳排放大幅度降低,也将发挥建筑最大的使用和经济价值。
广州市提出,2026年起,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病房等公共建筑原则上均应实施模块化建筑,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实施模块化建筑面积占项目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
模块化建筑在设计阶段将建筑科学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在工厂内完成大部分施工工序,涵盖了结构搭建、装修装饰、水电及设备管线安装甚至卫浴设施等,再将这些建筑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技术进行快速组装,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整体,真正的完成建筑生产的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
在广东某生产车间内,数百个独特的“模块”以井然有序的方式排列着,数十名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车间内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上,订单状态、工期计划、项目完成进度等一目了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数字化设计建造是这里的常态。
“我们最大限度地将项目施工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在工厂里。”工厂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其模块化设计支持自由组合、拓展,建筑高度可达40层,工厂预制率达90%以上,建筑总周期相比传统建筑缩短约50%,可减少约50%的建筑垃圾和75%以上的碳排放。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科研、人才和市场资源,模块化建筑生产企业运用智能生产、智慧运输等数字化手段,使得建造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
为强化居住小区电梯安全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多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合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电梯维保单位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案例解析与互动问答,向居民普及政策法规知识并针对高空抛物、电瓶车上楼等治理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安全管理,近日,贵州省贵阳市正式实施《贵阳市住房租赁管理条例》,为构建稳定、公平、健康的住房租赁体系提供法治保障。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
连日来,山东省滕州市热力企业抢抓夏季非供暖期“黄金期”,全面启动供热设施“冬病夏治”专项行动,不仅对换热站、管网、阀门等进行精准“体检”,而且有效推进管路布局优化、核心部件升级及系统能效提升,通过“拉网式”排查,确保今冬供暖更稳定高效。
日前,上海市发布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工作方案,实施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集成改革,通过跨部门事项整合、流程的优化和数据共享,破解开工手续堵点,优化开工建设审批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审批效率和企业获得感。
今年4月,福建省莆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率先上线“AI法治员”智能助手,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新动能。近日,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李兴钢:从空间塑造者到城市生命体的治愈者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李跃旗: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奋力推动浙江城市高质量发展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张学勤:深学笃行 担当实干 全力推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姚天玮:坚持标准引领 强化科学技术赋能 全面支撑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局部修订条文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刘丰雷: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奋力托举起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五民工作法”破解物业治理困局——上海长宁北新泾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实践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王英姿: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汇聚银发智慧力量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驻部纪检监察组监督推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以物业服务“小切口”推动城市治理“大纵深”
微信公众号
总经理微信